青島BOB游戏注册機電有限公司

電話:0532-82125087

傳真:0532-82125082

地址:山東青島黃島區(原膠南市)鐵山工業園

當前位置 : 主頁 >>行業新聞

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衆生相歐美增長明顯

點擊次數:   更新時間:14/12/12 14:26:12     來源: 【】 分    享:
       亞洲、美洲和歐洲三大區域的發展結果各不相同:亞洲滯銷,美洲增長明顯,歐洲持續發展。
  
  2007年,大約有21000臺工業機器人供應至美洲,這比2006年度增長17%。根據IFR的信息,這種良好的結果可以使得西方製造廠商加強投資,他 們訂購的機器人數量比2006年多出52%。向美國的供貨數量提高了12%,達到16600臺;向加拿大的供貨數量提高了67%,達到2900臺;巴西爲 700臺,位居第三,但比2006年增長了62%。20世紀90年代末,我國建立了9個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和7個科研基地。產業化基地的建設給產業化帶來了 希望,爲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奠定了基礎。
  
  至2003年末,在美國運行的機器人總量爲112400套,比2002年增長7%。2007年底,運行的機器人數量達到145000套。就每萬 僱員擁有工業機器人數進行統計,至2003年末,美國製造業中,每1萬僱員擁有63個工業機器人。儘管從排名上說,美國已經進入世界前十名,但其與前幾名 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,僅相當於德國的43%,意大利的54%,歐盟的68%,詳見圖1。與普通的製造業相比,美國汽車工業中每萬個產業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 人數量大大提高,達到740個,但仍然遠遠低於日本(1400個機器人)、意大利(1400個機器人)和德國(1000個機器人)。
  
  至2003年底,日本每萬名僱員擁有322臺機器人。但日本在2000年以前的統計數據,包括了所有機器人的數量;2001年以後的統計數據排除了除專用加工機器人外的專用機器人,與各國數據纔有了可比性。
  
  至2003年底,韓國每萬名僱員擁有138臺機器人。但韓國的數據包含了所有類型的工業機器人。美國是機器人的誕生地。早在1962年就研製出 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。比起號稱機器人王國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。經過40多年的發展,美國現已成爲世界上的機器人強國之一,基礎雄厚,技術先進。 綜觀它的發展史。道路是曲折的,不平坦的。
  在勞動力成本暴漲、資金短缺、環保壓力、市場萎靡、裁員和用工缺口的疊加效應下,機器人正成爲越來越多家電企業生產製造的“標配”,尤其是對大型企業而言,用機械手或者機器人代替人力勞動已成爲中國企業生產線上的常態。
  走進廣東美的熱水器事業部蕪湖基地工廠看到,到處是自動化的生產裝備,所有車間生產線上的物流已實現自動化,不需要人力搬運產品,甚至一個打螺 釘的工序也是機器人來代替人力。一臺無人操控的AGV配送車裝載着產品配料按照指定的電軌來回奔跑於各個產線,將配料運送給生產線上的工人。
  
  美的熱水器事業部製造總監勾健表示,2013年美的集團通過對熱水器工廠機器人的投入,將生產製造的效率提升了40%。2015年,還要繼續投入40臺機器人,淘汰120名員工。
  
  而在美的蕪湖基地空調工廠,也同步進行着自動化生產製造的轉型。在美的空調工廠,美的集團蕪湖製冷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廠長俞衛華介紹,根據集團的轉型思路,2014年工廠要實現三個轉型,一是工人轉型,二是通過精品策略實現產品力提升,三是製造向自動化轉型。
  
  廣東拓斯達董事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現在用工成本在企業各種成本中比例最高,投入大量的工人成本回收需要5-6年時間,而投入機器人的成本回收 只要1-2年時間,拓斯達“機器換人”的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更可以讓企業投資回收期提升到一年內,並且可以確保產品優良品質和保證精益化智能化製造。
  
  2014年,東莞企業拓斯達開始從注塑機周邊設備、機械手領域全面進軍工業機器人,成爲中國“元人化工廠”、“無燈化車間”的價值首倡者。現在 拓斯達已全面導入3D打印、機器人智造系統,其自動化團隊目前超過50人,專門負責開發符合生產需要的機器智能應用系統,以將其整合到有着不同工作需求的 生產線上。對於機器人的應用,拓斯達已掌握一整套規律和技術解決方案。
  
  由於較早開展機械手代替人工的業務,拓斯達讓中國珠三角、長三角、京津環渤海、中西部地區製造企業嚐到了甜頭,讓中小企業一年內收回投資成本, 兩年時間裏,機器換人上崗取代了將近75%的員工,年節省人力成本1億元。這樣的業績讓不少中小企業豔羨,紛紛找到拓斯達科技爲自己量身定做機器換人生產 線。
  
  “隨着機器人成本降低和高精密加工技術的成熟,機器人柔性系統市場潛力巨大。同時,目前機器人僅僅集中在特定行業,如碼垛、焊接等,若推廣至注 塑裝配等領域,前景更加廣闊。”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透露,今年以來,公司已爲10多個行業客戶提供了機器換人解決方案,包含汽車、IT電子數碼、手機 GPS導航、連接器、導光板、家電、遙控器等行業。最近,更是獲得了國內某大型通信公司一條生產線的訂單。
  
  機器換人一年回本 加速普及3C自動化
  
  近年來,東莞機器人行業發展迅猛,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,東莞機器人市場年銷售額達90多億元,智能裝備製造業規模在500億以上,在廣東地區頗具影響力。
  
 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,和早年國外汽車領域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不同,在東莞及周邊,由於3C領域的企業非常多,這些企業大量使用人工,成本居高不下,對於工業機器人呼聲越來越高。
  
  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告訴記者,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回報期一般爲3到5年。而對於不少3C領域的中小企業來講,一般能接受的回報 期僅爲一年到一年半,制約了這些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熱情。拓斯達科技在經過市場調研後,決定在3C領域推廣機器換人一年回本的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,推出 “產品+解決方案”的模式,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。
  
  吳豐禮告訴記者,由於機器換人行業的用戶需求千差萬別,很難製造出適用較多企業的機器人,故而針對關鍵崗位工序或整廠自動化規劃爲企業定身量制 解決方案的業務模式非常受青睞。不過,在機器人行業,很多核心零部件需要從外國購買,不少企業由於採購量沒有達到要求,導致採購價偏高。同時,受資金限 制,企業難以引進和投入高端研發力量,也很難建立大型銷售隊伍進行產品銷售。因此,不少東莞機器人企業趨向於依託機器人聯盟,抱團發展。
  
  目前許多客戶對自動化與機器人結合的集成產品感興趣,今年公司通過組建產業聯盟,打造線上線下O2O整合營銷雲系統平臺,給下遊客戶提供集成產 品與服務:一方面,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,另一方面,可以跟客戶提供工廠互聯、售後服務等增值服務。公司未來將加大力度開發與機器人配套融合的全產 業鏈產品方案。
  
  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在微信裏說,“iphone6的腳步越來越近,我們自動化工程師越來越忙。從自動螺母機,到注塑自動化方案,再到CNC機器 人應用系統應用,拓斯達正在醞釀設備製造商到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華麗轉身。一場跨行業,跨項目,訂製化,規模化的自動化大幕正在製造業徐徐拉開。拓斯達,讓 製造業一年回收成本的自動化,無處不在,無中生有,無可比擬!”
  
 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報顯示,公司擁有多項機械手、工業機器人技術專利,同時五軸機器人已獲得海外市場訂單,未來將牽頭 成立機器人技術產業聯盟,着力整合機器人上下遊產業鏈資源。作爲自動化行業龍頭,拓斯達在工業機器人及其運動控制技術等領域具備自有技術,在電子領域應用 控制系統和機器人有豐富經驗,又擁有包括富士康、勁勝精密、比亞迪、海爾、美的、格力在內的客戶。預計拓斯達將發揮協同效應,進一步拓展工業機器人領域, 未來幾年市場目標50億元以上。